1.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技术领域,润滑润滑具体地涉及一种润滑油泵系统以及一种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油泵油系
背景技术:
2.目前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主要包括两种,系统主油泵驱动供油方式和电动润滑油泵供油方式。及汽其中,轮机主油泵供油方式包含由汽轮机主轴直接驱动的制作主油泵,而电动润滑油泵供油方式没有汽轮机主轴驱动的润滑润滑主油泵,润滑油系统由交流润滑油泵和直流润滑油泵提供,油泵油系在电动润滑油泵供油方式时,系统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容易出现交流电源失去,及汽或者直流电源失去,轮机或者电源出现短时故障等电气事故,制作可靠性较低,润滑润滑并且切换过程中存在油压降低的油泵油系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目的是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系统以及一种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该润滑油泵系统包括备用润滑油单元,备用润滑油泵单元用于在机组交直流电源失电的情况下工作,提高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可靠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系统,包括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以及备用润滑油泵单元,所述备用润滑油泵单元与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所述备用油泵单元在第一直流润滑油泵故障时启动。
5.优选的,所述备用润滑油泵单元包括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以及储能电池,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连接储能电池,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
6.优选的,所述储能电池通过变流升压器与厂内高压变压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交流润滑油泵,所述交流润滑油泵连接汽轮机机组交流电源,所述交流润滑油泵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
8.优选的,所述交流润滑油泵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的数量相同,每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与对应的一台交流润滑油泵联锁。
9.优选的,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的数量相同,每一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与对应的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
10.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的出口管路。
11.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的出口管路上。
12.优选的,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流量计通信连接。
1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润滑油泵系统,所述润滑油泵用于为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提供动力。
14.本实用新型设有备用润滑油泵单元,备用润滑油单元与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当第一直流润滑油泵处于事故工况时,备用润滑油单元能够投入,代替第一直流润滑油泵
工作,从而保证润滑油泵系统在汽轮机机组失电情况下还能支撑汽轮机润滑的正常使用,提高汽轮机润滑油系统的可靠性。
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6.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润滑油泵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1.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竖直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2.此外,“大致”、“基本”等用语旨在说明相关内容并不是要求绝对的精确,而是可以有一定的偏差。例如:“大致相等”并不仅仅表示绝对的相等,由于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的“相等”,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除了绝对相等之外,“大致等于”还包括上述的存在一定偏差的情况。以此为例,其他情况下,除非有特别说明,“大致”、“基本”等用语均为与上述类似的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实施例1
25.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油泵系统,包括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以及备用润滑油泵单元,所述备用润滑油泵单元与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所述备用油泵单元在第一直流润滑油泵故障时启动。
26.备用润滑油泵单元与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当第一直流润滑油泵发生事故工况时,由备用润滑油泵单元自动投入,由备用润滑油泵单元支撑汽轮机组正常运行。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与汽轮机组的直流电源连接。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备用润滑油泵单元包括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以及储能电池,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连接储能电池,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
28.具体的,当第一直流润滑油泵发生事故工况时,第二直流润滑油泵自动投入,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由储能电池供电,由储能电池给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供电,有助于提高第二直流润滑油泵启动后的油压建立时间。储能电池可以提高汽轮机机组的调频能力以及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的电源保证能力,进而提高汽轮机机组润滑油系统的整体可靠性以及洗轮机机组的整体性能。
29.当汽轮机机组直流电源发生故障时采用储能电池为直流润滑油泵提供直流电源,进一步降低了汽轮机机组电气故障导致直流润滑油泵断电的风险。
30.且采用储能电池为直流润滑油泵提供电源,有助于提高直流润滑油泵启动后的油压的建立时间,满足汽轮机机组在高速运转过程中的安全运行要求,提高汽轮机机组润滑油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能电池通过变流升压器与厂内高压变压器连接。在汽轮机机组正常运行时,储能电池与厂内高压变压器连接,能够提高汽轮机机组的调频性能,参与电网调频服务。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交流润滑油泵,所述交流润滑油泵连接汽轮机机组交流电源,所述交流润滑油泵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
33.具体,当交流润滑油泵发生事故工况时,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自动投入,由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代替交流润滑油油泵支撑汽轮机机组工作。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润滑油泵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的数量相同,每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与每一台交流润滑油泵联锁。每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与每一台交流润滑油泵联锁,当其中一台交流润滑油泵出现事故工况时,由与其联锁的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代替其工作。
35.在本实施例中,交流润滑油泵的数量由实际需求确定。
36.在汽轮机机组正常运行工况时,由交流润滑油泵运行,第一直流润滑油泵以及第二直流润滑油泵断开。
37.储能电池通过变流升压器与厂内高压变压器连接,通过储能电池的充放电快速响应,提高汽轮机机组的调频能力,让汽轮机机组获得更多的电网调频辅助服务收益。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的数量与所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的数量相同,每一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与每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每一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与每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联锁,当其中一台第一直流润滑油泵出现事故工况时,由与其联锁的第二直流润滑油泵代替其工作。
39.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联锁的方式实现两级备用支撑,保证汽轮机机组的正常工作。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二直流
润滑油泵的出口管路。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流量计,所述流量计设于所述第二直流润滑油泵的出口管路上。流量计用于检测润滑油泵出口管路上的润滑油流量。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润滑油泵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流量计通信连接。当检测到的润滑油流量小于预设流量阈值时,流量计向报警器发送报警指令,报警器接收报警指令并执行报警动作。
43.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机润滑油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润滑油泵系统,所述润滑油泵为汽轮机润滑油系统提供动力。
44.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45.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单片机、芯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47.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